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资讯中心 > 正文

在爱情中获得成长,从《无限》看冈田麿里的人物塑造_当前热议

2023-04-05 10:43:28 大Y说汽车

爱的先天缺失:

“平凡的生活被打破,主角不得不想办法进行应对”,这是日式动画中最普遍的创作思路。而在冈田麿里的作品中,在随剧情而来的挑战发生之前,主角就已经陷入“问题”之中了。这种角色设定层面的、先天的问题,往往体现在亲情的缺失、沟通能力匮乏、不被他人接受、对过去抱有懊悔等具体的方面。


(资料图片)

冈田麿里曾经说过:“所谓脚本,就是把赤条条的自己展现在观众面前”。正因如此,她笔下的主角,往往都带着她自己的影子,这些角色相互重合的部分,就是冈田麿里本人的写照。从《真实之泪》到《心欲呼喊》再到《知晓天空蓝色之人》,我们总是能够找到角色们的共同点。

再说回《无限》,女主角笹木美代在十岁时父母离婚,她平淡而刻意地维持着与“新母亲”的关系。在学校被旁人疏远,还得到个“无限大神秘人”的外号。爱的缺失,从侧面促成了她对日之出贤人的狂热追求,狂热到被一时的冲动冲昏头脑,失去了身为人的面具。

爱与亲情的缺失,是冈田麿里增强人物感情的一大法宝,也是让故事成立的有效前提。这种缺失导致主角往往会不顾一切地追逐恋情,在角色的价值观中,爱的意义会被放大甚至成为角色本身存在的意义。

在这样的条件下,陷入爱情中无法自拔的角色,就像被逼上了绝路,观众容易与这样的角色发生共情,进而不忍心看到他们在爱情中受到挫折。但是冈妈却乐此不疲地用复杂的人际关系,给予角色一次又一次考验,甚至会让他们的爱情陷入不可挽回的失败。这也是每当提到冈田麿里的作品,观众都喜欢评价一句““看得胃痛,需要准备胃药”的原因。

内心的封闭与解放:

但这也暴露出了冈田麿里创作的短板,一旦角色需要需要敞开心扉,需要与社会、与小圈子之外的他人、与整个世界互动的时候,剧本往往会向蛮不讲理的方向发展。《知晓天空蓝色的人》加入了一场毫无征兆的山体滑坡,只为把剧情强行拉入高潮,为主角创造了一个敞开心扉的封闭空间,这是一种典型的机械降神式的创作思路。

《无限》同样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,最后一幕中,几只萍水相逢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路人猫,不辞辛劳地专程跑来,帮助角夺回了面具,只是出于同情和后悔之类的单薄动机。

他人、社会、世界,这些原本不应该为主角意志驱动的事物,统统成为了冈田麿里笔下的工具。似乎主角只要敞开心扉,就可以得到世界的热情回应,这是冈田麿里的一厢情愿,同样也是她独特的浪漫。

认识自我的途径:

正如上文所说,相比起刻画人与社会、人物世界的冲突与互动,冈田麿里更擅长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。

在《无限》中,女角一方面希望与男主搞好关系,即使不以猫的样子出现,也能得到男主的爱;另一方面,也害怕自己从猫变回人类之后,已经建立起的关系被打破,男主会讨厌身为人类的自己。

冈田麿里笔下很多人物的内心斗争,都可以概括为想要表达真心,又怕关系遭到破坏。这样的心理斗争会齐头并进,但难以分出胜负。单靠人物自身是解决不了这些矛盾的,需要有外部力量来帮助让人物走出这种窘境,于是冈田麿里选择让角色去亲自确认对方的心意。

而在《无限》中这种“自虐”又被冈妈玩儿出了新的花样。爱搞恶作剧的同班男生对女主是有好感的,这种用欺负的方式去表达“难以启齿的喜欢”的行为,在学生时代太常见了,但当他从情书中知道了无限的心意之后,便为毫无机会的自己皱起了眉头。而男主因为过于害羞,说出了“讨厌你”这样的违心话,同时伤害了自己和女主角。

在这场抢夺情书的戏份中,受伤的其实是三个人,在相互伤害的过程中,两位男生明白了自己的心意。而女主角则因为得到了男主的答复,内心中“做人”与“做猫”的平衡被打破,从而做出了冲动的抉择。

总结:

对爱情与亲情的追求,是冈田麿里作品的外在主题,同样也赋予了角色目标与动力。